一、初識慢阻肺
大家身邊一定有不少這樣的中老年人,年輕時一天可以吸幾包煙,年紀大了整天就咳咳喘喘的,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稱為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全球40歲以上發(fā)病率高達9%-10%,而我國慢阻肺患者就有近1億人。我國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350萬人,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增加經(jīng)濟負擔。
慢阻肺患者常表現(xiàn)為咳、痰、喘,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還可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當然診斷慢阻肺我們常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氣”,診斷為慢阻肺后患者需要長期規(guī)律用藥,除此之外,呼吸康復也是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呼吸康復有啥用?
呼吸康復是一種基于對患者全面評估,并量身定制的個體化綜合干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運動訓練、教育和行為改變。呼吸康復可以緩解呼吸困難,幫助排痰,提高心肺耐力,改善疲勞、焦慮、抑郁等癥狀,提高肌力和耐力,減少急性加重的次數(shù),改善生活質量。
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呼吸康復
1、耐力(有氧)訓練
常采用步行、騎車、慢跑、快走等。每次訓練20至60分鐘,每周至少三到五次。對于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低氧的患者可以攜帶便攜式制氧機以改善呼吸困難的癥狀,增加訓練的時長。對于功能嚴重受損無法進行主動運動訓練的患者家屬應進行被動的肢體活動防止關節(jié)攣縮,避免血栓形成。
2、力量訓練
肌肉萎縮在慢阻肺患者中十分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肌力和耐力下降。與單獨的有氧訓練相比,阻力訓練與有氧訓練相結合可極大地改善四肢肌肉的力量。如使用彈力帶,啞鈴,也可使用礦泉水瓶子,每次8-10個/組,每周3-5次。
3、呼吸訓練
慢阻肺患者常因小氣道陷閉導致呼吸困難,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腹式呼吸可以提高膈肌收縮效率,改善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時患者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緊。縮唇呼吸可以防止小氣道陷閉,盡可能吐出肺內殘余氣體,改善呼吸困難。縮唇呼吸時患者鼻子吸氣3秒,撅起嘴唇,緩慢呼氣6秒,用力的大小以放置在口唇15cm的蠟燭燭火微傾斜但不熄滅為宜??梢悦咳者M行鍛煉2-3次,每次5-10分鐘。也可以將呼吸訓練與牽伸訓練相結合,比如呼吸操、太極、八段錦等。
4、抗阻訓練
慢阻肺患者還常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礙,以吸氣肌力量下降最為常見,需要進行抗阻訓練,抗阻的大小需根據(jù)所測得呼吸肌肌力而定。
5、氣道廓清技術
慢阻肺患者可能存在排痰困難,可借助主動呼吸循環(huán)技術(先平靜呼吸5-8次,再深吸氣屏氣3-5秒,重復3-5次,再深吸氣哈氣)、扣拍(將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攏,以手腕為支點,借助上臂力量有節(jié)奏的扣拍患者胸部)、體位引流(常用左右側臥位和俯臥位)、氣道內振蕩正壓通氣等技術。
6、長期家庭氧療和無創(chuàng)通氣
對于靜息狀態(tài)下存在嚴重低氧血癥的患者還應進行長期家庭氧療,對于存在持續(xù)性高碳酸血癥的患者還應使用家庭無創(chuàng)呼吸機。
是否需要家庭氧療以及使用呼吸機也需要醫(yī)生評估喲。
7、心理指導
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常存在焦慮和抑郁,必要時還應進行心理指導,家屬也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8、預防急性加重
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戒煙,遠離二手煙環(huán)境,定期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做好急性加重的識別,并及時就醫(yī)。
四、康復過程中應注意什么?
在訓練時應避免過度勞累,應監(jiān)測心率和血氧,如果心率高于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較平靜休息心率下降>20%;心率<40次/分或>130次/分或SpO2<88%,或下降超過4%應暫停。以上的情況患者休息恢復后,可重新評估是否繼續(xù)康復治療。